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如何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这是近年来江淮引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航拍鲟鱼镇
枞阳河引水枢纽位于枞阳县鲟鱼镇,是引江济淮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水利枢纽。困难之一是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在斯特金镇,许多村民以捕鱼为生。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类产卵场和洄游通道遭到破坏,鱼类栖息地数量减少,导致洄游鱼类种类减少。迁徙产卵是鱼类的天性。如何使鱼类顺利洄游,维持正常的生存和繁殖,是工程勘察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鱼类的栖息地和活动产生影响,”省南水北调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安庆建管办主任裴建元说,为了保护这片水域,设计者和建设者将生态文明的理念首先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工程规划阶段就对流域内鱼类洄游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经过鱼类专家研究,为了恢复和改善长江与菜子湖的连通性,设计者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涵闸,增加了过鱼设施,并增加了增殖放流站,供水生动物迁徙时通过大坝,为鱼类开辟“生命通道”,顺利完成大自然赋予的使命。
这条680米长的鱼道工程由自然通道段鱼道段和调节池组成。为了使项目最大程度地接近原始的自然环境状态,根据设计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按照景观美学的理念对鱼道进行了重新优化,由原来的直线平面布局调整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布局,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石生态结构,将保护流域鱼类种群尤其是珍稀鱼类的繁殖。
鱼道项目是在项目建设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清水秀是无价之宝”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鱼道建成后,可以减少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对流域鱼类的洄游非常有利,”裴建远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