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云南的水稻进入丰收期,旱种的50万亩杂交水稻开始陆续收获。这是云南今年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开辟水稻生产新道路的尝试。
云南省临昌市临床区补偿镇永川村,57岁的村民张良伟在田里照顾旱种杂交水稻。“还有半个月就可以收割了,这时候不能马马虎虎。”张良伟说。张良伟今年首次实施了杂交旱种,根据农业技术人员的指示,正在加强鼠害和鸟害的预防治疗。
张良伟说,旱种水稻对劳动力的需求少,管理也不复杂,发芽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除草和施肥。
“相同的水稻品种根据海拔和坡度都有差异。我们要选择更合适的干旱品种。
[电商新闻]
”杜云龙说,搞好杂交旱种可以扩大粮食生产面积,提高水稻自给能力。目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旱种水稻也进入收获期,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普锐华正忙于测量旱种水稻。"最高巫师产量为550公斤,至少400公斤左右."普丽华说,引导群众利用不能种植大春作物的地块进行杂交旱种,提供农资补贴和全过程技术指导,推广机械化反机械化种植模式,减轻群众负担。
西双版纳州介绍说,今年旱种杂交水稻面积达10.6万亩。普莉华说,过去几年进行了旱种试验,实现了经济作物和配种海技术积累,为今年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杂交水稻旱种的推广实施方案,将海拔1700米以下优劣资源丰富的中低空地区的旱区作为重点种植区,开辟了水稻生产新道路,稳定了水稻生产面积。有关方面还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以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等方式,实现杂交旱种的预期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