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产生杂质吗,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
1、润滑:活塞和汽缸之间,主轴和轴瓦之间均存在着快速的相对滑动,要防止零件过快的磨损,则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2、辅助冷却降温:机油因比热值较低,且在发动机内部,本身并不具有冷却作用。 但发动机内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在发动机工作时,机油能够将热量带回机油箱再散发至空气中帮助水箱冷却发动机,真正起冷却作用的是发动机壳外部的水(或防冻液体类)。
3、清洗清洁:好的机油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通过循环带回机油箱,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冲洗了零件工作面上产生的脏物。
4、密封防漏:机油可以在活塞环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减少气体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
5、防锈防蚀:润滑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气、酸性物质及有害气体与零件的接触。
6、减震缓冲:当发动机气缸口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加剧活塞、活塞屑、连杆和曲轴轴承上的负荷很大,这个负荷经过轴承的传递润滑,使承受的冲击负荷起到缓冲的作用。
如何判断润滑油质量的真伪?
你好题主,我做了润滑油销售6年的时间,对于这个润滑油的真假辨别也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如果要做到百分百的能够鉴别出来还是需要去权威检测机构进行质检分析了,下面有几个判断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一,看油品的生产批号流水号。
大家可以看上面三个嘉实多的产品,分别是银嘉护,金嘉护和磁护,三个不同的商品但是他的合格批号(也是我们常说的流水号)却都是一样的。这明显就是假货。因为每款油品的流水号就相当于油品的身份证号一样,不要说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就是同一型号的产品基本上也是每箱与每箱都不一样的。现在出现的这种情况,很明显那就是加油。
二,看生产日期
在油桶的背面有一个生产日期,这个是油品灌装的生产日期。同样在油桶的底部也有一个生产日期,那个是指油桶的生产日期,正常情况下是先生产的油桶,然后再灌装润滑油,所以一般情况油桶底部的生产日期会比油桶背面的生产日期早一些。一般是早一个月或是同月。
像上图这个油桶的生产日期就是2013年10月,右面的箭头指向是年份,左面的箭头指向是月份。如果这个油桶的背面生产日期是早于2013年10月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判定这个油是假油。
这个是现在还算比较准确能分辨出油品真假的两个办法,其他的方法都很难去判别油品的真假了,希望我的方法能够帮到你。
棉纤维含有什么杂质?
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 (C6H10O5)n。
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素含量约为94%。
此外含有少量多缩戊糖、蜡质、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物质、灰分等伴生物。
伴生物的存在对棉纤维的加工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棉蜡使棉纤维具有良好的适宜于纺纱的表面性能,但在棉纱、棉布漂染前要经过煮炼,除去棉蜡,以保证染色的均匀。
糖分含量较多的棉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容易绕罗拉、绕皮辊等。
过去棉纺厂采用蒸棉稀释糖分或用糖化酶与鲜酵母的水溶液喷洒以降低糖分。
目前采用由润滑剂、抗静电剂、乳化剂等组成的消糖剂喷洒棉纤维来解决含糖问题的方法较普遍。
棉纤维对酸碱的抵抗力 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
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
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
此外,棉纤维中还夹着杂质和疵点,杂质有泥沙、树叶、铃壳等,疵点有棉结、索丝等。
它们即影响纺织的用棉量,也影响加工和纱部质量,所以必须进行检验,严格控制
润滑油具有哪些物理特性?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外观(色度)
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密度
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
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凝点和倾点都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两者无原则的差别,只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点和倾点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倾点都高于凝点2~3℃,但也有例外。
酸值、碱值和中和值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
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灰分和硫酸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为硫酸盐。
残炭
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残炭。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缩合而形成残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
现在,许多油品都含有金属、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剂,它们的残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剂油的残炭已失去残炭测定的本来意义。机械杂质、水分、灰分和残炭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了润滑基础油精制的程度。润滑油的生产过程
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在这些馏分中,即含有理想组分,也含有各种杂质和非理想组分。通过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加氢精制或或酸碱精制、白土精制(见石油产品精制)等工艺,除去或降低形成游离碳的物质、低粘度指数的物质、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质、石蜡以及影响成品油颜色的化学物质等非理想组分,得到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经过调合并加入适当添加剂后即成为润滑油产品。
关于【润滑油产生杂质吗】和【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