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哪里卖润滑油,为何感觉刘备遇到他们后就变得天下无敌了呢?
刘备,是蜀汉的奠基者和建立者;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在桃园义结金兰的二弟和三弟。刘关张三人,自涿郡起义兵打黄巾到蜀汉政权的建立,三人共同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虽说刘备最后成功的建立了蜀汉政权,但是若说他遇到关羽和张飞二人之后就变得“天下无敌”,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觉。三人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和战斗力,但是三人在南下荆州的前一段时间,经历的挫折大过享受。原因如下。
关羽和张飞的背景1、关羽
从上面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得知两个信息点:
(1)关羽的祖父是一个文化造诣很高的人。毕竟,能懂《易》和《春秋》这两部书地人,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难以解读的通的。
(2)关家有一定良好的家风。从关审拿《易》和《春秋》去教导儿子关毅就可以推测的出来。有这么良好的家风习惯,必定会影响到关羽。
关羽就是出生在这么一个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耕读之家”。耕读和耕作,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后者只是一个懂得耕作的农民之家;但前者,一个“读”字就把家庭的背景提升了上去。在古代,文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尽管这个人是一个田里耕作的农民。
深受家庭的影响,关羽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而其最为喜欢的是《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是一部讲兵法,举例和分析兵法案例的书籍。对于这本书,关羽甚至达到了“能诵读如流”的境界。正是因为如此,关羽才能够从中悟得“春秋刀法”和“拖刀计”。
2、张飞
张飞出生在幽州涿郡,涿郡张家是一个豪绅家族。张家半经商,半务农。在汉武帝以前,商人的地位还是得到认可的。但在汉武帝在位时期,因为重农抑商,以及“平准”和“均输”等政策,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商人的地位。
也就因为如此,到了张飞父亲这一代的时候,开了一家屠宰店,并以此经营为生。但是,在那个时候,能够买得起肉的人非富即贵。所以,张家也因此把财富积累了起来。
而如果说张飞还有什么背景关系,那就是在遇到妻子夏侯氏的时候。因为一次外出,张飞遇到了夏侯氏,再看到夏侯氏的美貌后,张飞起了抢婚的念头。正是因为和夏侯氏成连理,为结发夫妻后,张飞和曹魏的夏侯渊家族才拉上这么一点关系。
关张虽为“万人敌”,但也非无敌手刘备在涿郡遇到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猛将后,很是欢喜。在一番吃喝聊天之下,三人因为共同的理想,在张飞的桃园里义结金兰。
但是,三人成为兄弟后,登上历史的逐鹿舞台就“天下无敌”了吗?非也。三人虽然在涿郡起义兵,就斩杀了程远志,以及和张角三兄弟麾下的黄巾将领交过手。但是,黄巾将说到底,还是农民百姓,根本不能指望他们的武力有多高。所谓穷文富武,如果家里没有一定的钱财支撑,人们在练武一途很难有较高的成就。所以,如果黄巾将家有钱财的话,还会造反吗?答案显而易见。
之后,刘关张遇到了平生的第一个大敌,那就是吕布。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刘关张三人和吕布在虎牢关激战。但是,刘关张三人在吕布有消耗体力的前提下,都没有把吕布拿下,这怎么可能说是“天下无敌”呢?
而除了吕布之外,还有着夏侯惇、许褚、典韦,太史慈等等一大批武将,虽然这些人没有能够是关张二人的持久之敌,但在相对的时间内,他们和关张二人还是有一定的拼斗之力的。
在地盘的争夺上,刘关张三人也非“天下无敌”随着黄巾之乱和董卓乱京之后,东汉朝廷的威严扫地,各地地主豪强开始抢夺地盘,兼并土地。
在这个过程中,刘关张三人也参与了进去。但是,刘备虽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但其也只不过是一介白身。至于关张二人,一为贩枣的逃犯,一是屠夫。三人根本没有任何的威望。
所以,刘备在起义兵后,就开始带兵去投靠自己的老师卢植。可是,卢植却因为没有贿赂汉朝廷派遣下来慰问军队的宦官而被摆了一道。之后,刘备有开始投靠同窗好友公孙瓒、曹操、袁绍、陶谦,刘表等诸侯。三人只能依附在这些人的麾下,不断的暗中发展,这根本说不上“天下无敌”。
再如,刘备从陶谦的手中接过徐州牧的时候,还没有安稳发展多长时间,便被吕布和陈宫给夺去了。在这一过程中,刘备不想白白的把徐州这么一块大好地盘让给吕布,便前后三次的对吕布军队进行袭击。可是,不管刘备有何手段,最后还是败给吕布。最终,刘备只能请了曹操这个外援,才能够把吕布吊死在白门楼。
总而言之,刘关张三人的义结金兰,的确形成了很大的威慑力和战斗力。但是,三人却非“天下无敌”。之所以有这么一种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关羽和张飞两位“万人敌”在一些战斗中的精彩表现,然后给人一种错觉罢了。
刘关张三人,前期经历了多年的流浪,才在南下荆州时、于新野请出诸葛亮、赤壁之战败曹操、抢夺荆南四郡,以及夺取汉中和益州时,才有了蜀汉政权的建立。
女人开始衰老的迹象有哪些?
我今年才32岁,还是个90后,按说应该是最年轻气盛的时候,我却明显感觉到自己像四五十岁的人一样开始衰老了。主要表现在:
1.我的记忆力明显下降了
我是20年生的二宝这两年,明显感觉记忆力衰退得特别严重。每天不是在找东西就是在找东西的路上。特别是每天早上起来上班时,每次出门都要往返家中两三次,不是忘了拿电瓶车钥匙,就是忘了拿手机。
还有在网上买东西,快递都到了三四天了,每天都忘了拿。后来每次快递到了,我都是直接让我儿子放学时提醒我去拿快递。
平时备课,上课,每节课的知识点我能迅速地记住,上课根本不用看书,讲得非常流畅。现在我光备课就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讲课流程和知识点反复记忆,上课时依然会卡壳,总要不停地看书。很多以前已经熟悉的知识点,也都忘得一干二净。
2.脱发掉发非常严重,发质也明显变差
过了三十岁以后,我每次梳头洗头都会大把大把地掉头发,以前非常粗的大辫子,现在就剩一点了。发际线严重上移,眉心往上直接都秃了。 以前头发长得很快,发质也挺好的。现在头发剪短之后,两三年都不见长长,发质还变得越来越粗糙,毛躁。
3.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三十岁以前,我睡觉特别快,而且能够一觉睡到大天亮,有时候连梦都不做。醒来就会觉得精力很充沛,干什么都很有劲。现在每天晚上几乎都失眠,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每天都是到凌晨一两点才慢慢睡着。而且还会做很多梦,更容易惊醒。早上起来,依然感到很累,跟没休息一样。
4.牙齿松动,缝隙变大
我从小牙齿就长得不整齐,当时也没引起我父母的重视,一直没管它。后来,拔了两颗大牙之后,我的牙似乎也没那么多问题了。可是,这两年却突然就开始松动,牙疼,牙缝变大。每次吃点瘦肉青菜什么的,牙缝里都会塞东西。而且不能吃冷酸和太甜的东西,一吃牙准疼半天,很难缓解,用什么牙膏都无济于事。
5.脸上的细纹明显变多,特别是眼睛周围,鱼尾纹眼袋都很明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一照镜子,就会发现我的眼下和眼角处皱纹已经快爬满了,眼袋也开始出现了。同时,整张脸上的皮肤也变得干枯暗黄,以前非常白净的脸上,长满了浅灰色的斑点,用什么护肤品都去不掉,看着非常闹心。
6.身上的赘肉明显变多,身材走样变形
现在我的体重虽然比以前还有所下降,但是我的大腿明显变粗了。肚皮上的赘肉一抓一大把,屁股变大了,腰也明显变粗了。肩膀变宽,成了名副其实的虎背熊腰。而且最闹心的是胸部自从给二宝断了奶之后,明显变得干瘪下垂了,经常被我老公诟病。说我的胸都垂到膝盖上去了,嘴上说不在乎,其实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7.体力,精力和学习力都明显下降
以前走路跑步上楼,从来都不带喘粗气的。现在回家上楼得歇好几次,才能爬到六楼,就那还在一直喘粗气。跑步,连五分钟都跑不到就开始气喘吁吁了。更别说做点其他运动了。
而且,以前学东西记东西都很快,现在学任何东西,练习三五遍都搞不懂。好不容易学会的东西,几天不摸又忘得一干二净。
8.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精神不振
这应该是衰老最典型的表现了,以前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现在真的是看到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了,每天就想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什么都不做,仅仅是看手机。而且,越躺越没精神,越不想动。就连以前酷爱的运动,也不爱做了。
9.经常腰酸背痛
这也是今年才刚刚发现的,每次还没弯个腰拖一会地,腰就疼得直不起来了。而且在往椅子上靠的时候,还经常感到背疼。原来只是偶尔疼,现在变得越来越频繁了。
10.容易上火,脸上经常起痘,应该是内分泌有些失调了。
我会在快来大姨妈的时候,嘴下和额头上就开始起痘。平时吃一点辣椒或者辛辣的食物,脸上也会起痘,总感觉像是在过青春期一样。而且大姨妈现在也经常推迟,量也有变少的趋势。
以上十种表现,我认为都是开始衰老的迹象,因为很多人都说,女人过了25岁就开始衰老了。我到三十多岁才开始,都觉得上天已经很青睐我了。不知道大家是多少岁开始衰老的?你们又出现了哪些衰老的问题?
自驾长途旅行两周需提前做哪些准备?
结合网友和自己的经验,整理一份比较全面参考指南,希望能给大家有帮助。首先应该明确自己行程路线,根据自己的游玩计划有效的准备出行物品,自驾游随意性较强,自己想到哪休息就到哪停,因此,下面重点介绍几项必须着重准备的事项:
旅伴:
谁也不能否认,拥有一个合适的旅伴,是旅途中最有用的“装备”。不管你的旅伴是男是女,他(她)最好能够懂得一些简单的车辆维修技术,性格开朗幽默,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勇气和你一起面对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果是家庭游,还要考虑到老人小孩的一些特殊需求安排。需要安排得更加细致和考虑周到。包括目的地的选择和沿途配套服务的获得。
车辆配备:
1、备件
充足气备胎、易损汽车零件(如灯泡、风扇轮皮带、保险丝、雨刮片)、机油、制动液等。
2、随车工具
整套随车工具、轮胎扳手、安全桶、灭火器、水桶(备用水)、绞盘(自选)、拖车绳(拖车杆)、工兵铲、车载气泵、绝缘胶带、宽胶带、电线、铁丝、千斤顶、快速补胎剂、钳子、警示牌(发生事故时提醒过往车辆)、灭火器,去高寒地区或者冰雪天还需备防冻液、防滑链等。
3、随车手册
车辆产品使用说明书,有很多应急的知识可以教你;如果有原厂防盗设备的记得带上防盗密码、收音机密码;在保修期内的新车还应带上保养手册。
个人所需:
1、现金:虽然现在微信支付宝很流行,很方便,但在解决意外情况的时候,现金还是最有用的,网络不见得处处有哟。因此最好携带计划金额的双倍。零钱可以多准备一些,特别是十元、五元和一两元的,交过路费、停车费都很方便,还可避免找零的损失。
2、各种证件: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养路费缴纳凭据、购置税证、车船使用税证、边防证(边境地区)、车辆的保险卡。一旦车辆在外地出险,可凭保险卡到就近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办理相关理赔手续。
3、笔、本(最好在第一页写上自己的姓名、单位、父母及朋友电话,以便万一发生意外,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随身携带备用钥匙。备用钥匙一定要随身携带,尤其是自排挡或高档车,带有中央锁控的车辆。因为极有可能一时疏忽将钥匙锁在车内,这是新手经常会犯的毛病。
日常用品:
1、衣服:根据天气预报选择相应服装。如果去爬山,一定要带一双橡胶底粗纹路运动鞋。
2、抹布:天冷时由于车厢内外温差会使侧窗挂满水气,副驾驶应经常擦拭侧窗,以保证驾驶员随时看清后视镜;如果遇上雨雪天气,泥雪会遮盖前车灯,防碍照明,应及时清除;各种昆虫碰撞而留下的污迹也应及时擦拭干净。
3、食品和纯净水(足够多的水既可以饮用,又可以在车辆缺水时作为补充)、零食、压缩饼干、口香糖。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一个小巧实用的车载冷热箱,冰镇饮料或是加热食品,相当实用。
4、地图:电子导航已经是主流,带上笔记本电脑,下载好最新版本地图,以备不时之需。晚上休息前简单记录当天的行程和感受,这可是自驾旅游的特有项目,非常有意义。
5、野营用品(视自驾线路和个人喜好而定):帐篷、睡袋、充气枕头、防潮垫、照明灯具、折叠桌椅、气炉、气罐、炊具、水具(水壶等)大遮阳伞等。
切记不要在河滩上扎营,很多水库都会定时向下游放水,在河边、水库旁停车休息时,要时刻注意水位的变化。
6、其他:防晒用品、遮阳帽、望远镜、手套、雨具、头灯和手电(备足电池)、保温杯、茶叶、一次性餐具、消毒湿纸巾、多功能手表、多功能刀具(如瑞士军刀)、指甲钳、防风打火机或防潮火柴、别针、小镜子、橡皮筋、针线包、捆绑绳、垃圾袋、旧报纸、个人喜欢的音乐、相机、电池、三角架、DV、充电器、洗漱用具,男人还要自带刮胡刀。此外还应带一副墨镜,墨镜的镜片以浅棕色为好,因为镜片过深、边框过宽都会影响视线。
药品
1、简单的医药用品:
感冒类、清火解毒类、肠胃不适类、维生素类、抗过敏类、晕车药、驱蚊虫类。
外伤类:云南白药、万花油、清凉油、风油精、止痛片、肤轻松软膏、氯霉素眼药水、骨伤贴药。
抗高原反应药品类: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头疼)、高原红景天。
2、急救包:
体温表、酒精棉球、创可贴、止血袋、无菌绷带、纱布、白胶布、消毒药水;除此之外,最好还携带眼科镊子、小剪刀、手术刀片各一。
通讯定位装置
1、行程表:给你的行程拟订一份计划,带一份在身上,留一份在家,让家人随时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2、指南针:备不时之需。
3、手机:手机是驾车出游最重要的通讯用品,事先一定要充足电,备好备用电池,并携带充电器。可选择使用车载免提通话系统,好处是既不耽误驾驶,还可以为手机充电。
4、GPS和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系统提供汽车定位和指路功能,而电子地图让你很方便地获取旅游信息或者更改行程。
5、车载电台、手持电台、对讲机:是车队长途旅游必备的物品,报告路况、紧急呼叫都很方便,不会像手机到了山里就没信号。
其他出行建议:
1. 旅途中需要的东西尽量买好的,不要图便宜,质量有保证,使用起来才方便可靠。
2. 自驾车旅游和背包出行不一样,车上一般都有充足的空间。因此,能想到的东西尽可能带全些,别怕汽车为此费油。一旦有事,成本高得多。
3. 不要等缺油指示灯亮再找加油站,见到油站随时加油。加油时要注意油品的质量,最好到正规的大加油站加高标号汽油。劣质汽油会损坏发动机系统,严重的还会造成催化器堵塞。
你怎么理解物理?
物理学
物理学(拉丁语:Physica,希腊语:Φυσική,英语: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古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泛指一般的自然科学。在古希腊人那里,物理学就是“自然哲学”,出现了泰勒斯、阿基米德等一批著名的自然哲学家、科学家,“物理学”的名称就来自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后来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奠基之作,就叫做《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由此可见,物理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过去两千年里,物理学与化学、天文学都曾归属于自然哲学,相提并论。直到十七世纪科学革命之后,物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物理学与很多其它领域有相当的交集,从而发展出不少跨领域学科,如生物物理学、量子化学等等。物理学的疆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理学里的创始突破时常可以用来解释这些跨领域学科的基础原理,有时还会开启崭新的跨领域研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物理学
研究对象:运动、相互作用、时空、基本粒子
外文名:Physics
学科门类:自然科学
学科分类:一级学科
学科应用:天文、电子、对称性质等问题
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相关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学科起源: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
基本定义
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 ——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空间尺度: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长度、最小的细胞、太阳山哈勃半径、星系团、银河系、恒星的距离、太阳系、超星系团等。人蛇吞尾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
微观粒子Microscopic:质子 10-15 m
介观物质mesoscopic
宏观物质macroscopic
宇观物质cosmological 类星体 10^26m
时间尺度:
基本粒子寿命 10s
宇宙寿命 10s
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
按速率大小划分: 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
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
按运动速度划分: 低速,中速,高速
按研究方法划分: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
物理的理论方向包括:天体物理与天文、凝聚态物理、粒子、原子、核子等。美国大学的物理专业硕士分理论型和实验型,前者偏向于以后从事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工作类型,而后者偏向应用类行业,专业学习中也有很多的实验室研究的要求。专业前50的学校通常要求:GPA3.3;GREV+Q>1300,GRESUB>700;IBT>93。IBT还是尽量要考到90以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容易被轻易挤掉。总的来说就是:好的GT成绩+专业论文+计算机技术+结合了专业知识的PS与有针对性的推荐信等文书 = 更具有竞争力的申请背景 = 在物理方面更有竞争力的背景。
分类简介
●牛顿力学(Mechanics)与理论力学(Rational 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与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热力学(Thermodynamics)与统计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相对论(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研究领域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可分为下列四大方面:
1.凝聚态物理——研究物质宏观性质,这些物相内包含极大数目的组元,且组员间相互作用极强。最熟悉的凝聚态相是固体和液体,它们由原子间的键和电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态相包括超流和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十分低温时,某些原子系统内发现);某些材料中导电电子呈现的超导相;原子点阵中出现的铁磁和反铁磁相。凝聚态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领域。历史上,它由固体物理生长出来。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采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研究原子尺寸或几个原子结构范围内,物质-物质和光-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三个领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们使用类似的方法和有关的能量标度。它们都包括经典和量子的处理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处理问题。原子物理处理原子的壳层,集中在原子和离子的量子控制;冷却和诱捕;低温碰撞动力学;准确测量基本常数;电子在结构动力学方面的集体效应。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内部现象则属高能物理。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内外部和物质及光的相互作用,这里的光学物理只研究光学的基本性质及光与物质在在微观领域的相互作用。
3.高能/粒子物理——粒子物理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组元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称为高能物理。因为许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与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现。据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描述,有12种已知物质的基本粒子模型(夸克和轻粒子)。它们通过强,弱和电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标准模型还预言一种希格斯-波色粒子存在。现正寻找中。
4.天体物理——天体物理和天文学是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用到研究星体的结构和演变,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关问题。因为天体物理的范围宽。它用了物理的许多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1931年卡尔发现了天体发出的无线电讯号。开始了无线电天文学。天文学的前沿已被空间探索所扩展。地球大气的干扰使观察空间需用红外,超紫外,伽玛射线和x-射线。物理宇宙论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围内宇宙的形成和演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现代宇宙理论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纪早期哈勃从图中发现了宇宙在膨胀,促进了宇宙的稳定状态论和大爆炸之间的讨论。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可能是正确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个理论框架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原理。宇宙论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变模型;它包括宇宙的膨胀,黑能量和黑物质。从费米伽玛-射线望运镜的新数据和现有宇宙模型的改进,可期待出现许多可能性和发现。尤其是今后数年内,围绕黑物质方面可能有许多发现。
物理学史
●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1642年)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
●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
● 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
●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
●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
● 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
●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 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
● 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物理与物理技术的关系:
● 热机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第一种模式:技术—— 物理—— 技术
● 电气化的进程,提供了第二种模式:物理—— 技术—— 物理
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例如:核能的利用、激光器的产生、层析成像技术(CT)、超导电子技术、粒子散射实验、X 射线的发现、受激辐射理论、低温超导微观理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几乎所有的重大新(高)技术领域的创立,事先都在物理学中经过长期的酝酿。
物理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命题 → 理论解释 → 理论预言 → 实验验证 →修改理论。
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它的产生过程如下:
①物理命题一般是从新的观测事实或实验事实中提炼出来,或从已有原理中推演出来;
②首先尝试用已知理论对命题作解释、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如现有理论不能完美解释,需修改原有模型或提出全新的理论模型;
④新理论模型必须提出预言,并且预言能够为实验所证实;
⑤一切物理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事实为准则,当一个理论与实验事实不符时,它就面临着被修改或被推翻。
● 怎样学习物理学?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了解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
● 学习的观点:从整体上逻辑地,协调地学习物理学,了解物理学中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联系。
● 物理学的本质: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我们有限的智力总试图在理解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这是物理学,甚至是所有自然科学共同追求的目标。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相关科学:化学,天文学,自然地理学等。
学科性质
基本性质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逐渐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能。
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所言:“如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能,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总之,物理学是对自然界概括规律性的总结,是概括经验科学性的理论认识。
六大性质
1.真理性: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和谐统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体的运动,在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下,显出多么的和谐有序。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牛顿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观物体统一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又使电和磁实现了统一。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把质量和能量建立了统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把时间、空间统一了。
3.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明快性。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
5.预测性:正确的物理理论,不仅能解释当时已发现的物理现象,更能预测当时无法探测到的物理现象。例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预测电磁波存在,卢瑟福预言中子的存在,菲涅尔的衍射理论预言圆盘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预言电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实验具有精巧性,设计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现象更加明显。
诺贝尔奖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01年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德国人)
发现 X射线
1902年
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 、P. 塞曼(荷兰人)
研究 磁场 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法国人)
发现物质的 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 (法国人)、 玛丽·居里 (波兰人)
从事镭元素的研究
1904年
J.W.瑞利(英国人)
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 氩元素
1905年
P.E.A.雷纳尔德(德国人)
从事阴极线的研究
1906年
约瑟夫·约翰·汤姆生 (英国人)
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
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 光谱学 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法国人)
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伽利尔摩·马可尼 (意大利人)、K . F. 布劳恩(德国人)
开发了无线电通信,研究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
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华(荷兰人)
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
1911年
W.维恩(德国人)
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N.G.达伦 (瑞典人)
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
1913年
H·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人)
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
马克斯·凡·劳厄(德国人)
发现晶体中的 X射线 衍射现象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 、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英国人)
借助X射线,对 晶体结构 进行分析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C.G.巴克拉(英国人)
发现元素的次级X 辐射的特征
1918年
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人)
对确立 量子理论 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
J. 斯塔克 (德国人)
发现极隧射线的 多普勒效应 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C.E. 纪尧姆 (瑞士人)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年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美籍犹太人)
发现了 光电效应 定律等
1922年
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人)
从事 原子结构 和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
R.A.米利肯(美国人)
从事 基本电荷 和光电效应的研究
1924年
K.M.G.西格巴恩(瑞典人)
发现了X 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詹姆斯·弗兰克 、G.赫兹(德国人)
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J.B.佩兰(法国人)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阿瑟·霍利·康普顿(美国人)
发现 康普顿效应 (也称康普顿散射)
C.T.R. 威尔逊 (英国人)
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 水蒸气 的径迹
1928年
O.W 理查森(英国人)
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29年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人)
发现物质波
1930年
C.V.拉曼(印度人)
从事光散方面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
1931年 未颁奖
1932年
维尔纳·K. 海森伯 (德国人)
创建了量子力学
1933年
(1934年未颁奖)
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国人)
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
1935年
J. 查德威克 (英国人)
发现 中子
1936年
V.F. 赫斯 (奥地利人)
发现宇宙射线
C.D.安德森(美国人)
发现正电子
1937年
C.J.戴维森(美国人)、G.P.汤姆森(英国人)
发现晶体对电子的 衍射现象
1938年
E.费米(意大利人)
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 放射性元素 并发现用 慢中子 实现核反应
1939年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E.O.劳伦斯(美国人)
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以此取得了有关 人工放射性 等成果
1943年
O.斯特恩(美国人)
开发了 分子束 方法以及 质子 磁矩的测量
1944年
I.I.拉比(美国人)
发明了著名气 核磁共振 法
1945年
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人)
发现 不相容原理
1946年
P.W.布里奇曼(美国人)
发明了超高压装置,并在 高压物理学 方面取得成就
1947年
E.V.阿普尔顿(英国人)
证实了电离层的存在
1948年
P.M.S. 布莱克特 (英国人)
改进了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并由此导致系列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 (日本人)
提出核子的 介子 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C.F.鲍威尔(英国人)
开发了用以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
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
通过人工加速的 粒子轰击 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
1952年
F.布洛赫、E.M. 珀塞尔 (美国人)
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1953年
F.泽尔尼克(荷兰人)
发明了 相衬显微镜
1954年
马克斯·玻恩
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W. 博特(德国人)
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 γ射线
1955年
W.E.拉姆(美国人)
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 精细结构
P.库什(美国人)
用 射频 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 电子磁矩 ,创新了核理论
1956年
W.H.布拉顿、J.巴丁、W.B.肖克利(美国人)
从事半导体研究并发现了晶体管效应
1957年
李政道 、 杨振宁 (美籍华人)
对 宇称 定律作了深入研究
1958年
P.A.切伦科夫、I.E.塔姆、I.M.弗兰克(俄国人)
发现并解释了 切伦科夫效应
1959年
E .G. 塞格雷、O. 张伯伦 (美国人)
发现 反质子
1960年
D.A. 格拉塞 (美国人)
发明气泡室,取代了 威尔逊 的云雾室
1961年
R.霍夫斯塔特(美国人)
利用直线加速器从事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并发现核子
R.L.穆斯保尔(德国人)
从事γ射线的 共振吸收 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保尔效应
1962年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俄国人)
开创了凝集态物质特别是 液氦 理论
1963年
E. P.威格纳(美国人)
发现基本粒子的 对称性 以及 原子核 中支配 质子 与 中子 相互作用的原理
M.G.迈耶(美国人)、J.H.D.延森(德国人)
从事原子核 壳层模型 理论的研究
1964年
C.H.汤斯(美国人)、N.G.巴索夫、A.M.普罗霍 罗夫 (俄国人)
发明微波射器和激光器,并从事 量子电子学 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5年
朝永振一郎 (日本)、J. S . 施温格 、R.P.费曼(美国人)
在 量子电动力学 方面进行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研究
1966年
A.卡斯特勒(法国人)
发现和开发了把光的共振和磁的共振合起来,使光束与射频电磁发生双共振的双共振法
1967年
H.A.贝蒂(美国人)
以核反应理论作出贡献,特别是发现了星球中的能源
1968年
L.W.阿尔瓦雷斯(美国人)
通过发展 液态氢 气泡和数据分析技术,从而发现许多 共振态
1969年
M.盖尔曼(美国人)
发现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
1970年
L.内尔(法国人)
从事铁磁和反铁磁方面的研究
H. 阿尔文 (瑞典人)
从事 磁流体力学 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1年
D.加博尔(英国人)
发明并发展了全息摄影法
1972年
J. 巴丁、L. N. 库柏、J.R.施里弗(美国人)
从理论上解释了 超导现象
1973年
江崎玲于奈 (日本人)、I.贾埃弗(美国人)
通过实验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和超导物质
B.D.约瑟夫森(英国人)
发现超导电流通过隧道阻挡层的 约瑟夫森效应
1974年
M.赖尔、A. 赫威斯 (英国人)
从事 射电天文学 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1975年
A.N. 玻尔、B.R.莫特尔森(丹麦人)、J.雷恩沃特(美国人)
从事原子核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
1976年
B. 里克特 (美国人)、 丁肇中 (美籍华人)
发现很重的中性介子–J /φ粒子
1977年
P.W. 安德林 、J.H. 范弗莱克 (美国人)、N.F.莫特(英国人)
从事磁性和无序系统电子结构的基础研究
1978年
P.卡尔察(俄国人)
从事低温学方面的研究
A.A. 彭齐亚斯 、R.W.威尔逊(美国人)
发现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79年
谢尔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美国人)、A. 萨拉姆 ( 巴基斯坦 )
预言存在弱中性流,并对基本粒子之间的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作出贡献
1980年
J.W.克罗宁、V.L.菲奇(美国人)
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宇称(CP)不守恒
1981年
K.M.西格巴恩(瑞典人)
开发出高分辨率测量仪器
N.布洛姆伯根、A.肖洛(美国人)
对发展激光光谱学和高分辨率 电子光谱 做出贡献
1982年
K.G.威尔逊(美国人)
提出与相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
1983年
S.昌德拉塞卡、W.A.福勒(美国人)
从事星体进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1984年
C.鲁比亚(意大利人)、S. 范德梅尔 (荷兰人)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的传递者场粒子W±和Z 0的 大型工程 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1985年
K. 冯·克里津 (德国人)
发现量了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1986年
E.鲁斯卡(德国人)
在电光学领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开发了第一架 电子显微镜
G.比尼格(德国人)、H.罗雷尔(瑞士人)
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7年
J.G.贝德 诺尔斯 (德国人)、K.A.米勒(瑞士人)
发现氧化物 高温超导体
1988年
L.莱德曼、M.施瓦茨、J.斯坦伯格(美国人)
发现μ子型 中微子 ,从而揭示了 轻子 的内部结构
1989年
W.保罗(德国人)、H.G.德默尔特、N.F. 拉姆齐 (美国人)
创造了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计测方法—— 原子钟 ,为物理学测量作出杰出贡献
1990年
J.I.弗里德曼、H.W.肯德尔(美国人)、理查德·E.泰勒(加拿大人)
通过实验首次证明了 夸克 的存在
1991年
皮埃尔 —吉勒·德·热纳(法国人)
从事对液晶、聚合物的理论研究
时间
人物
得奖原因
1992年
G.夏帕克(法国人)
开发了多丝正比计数管
1993年
R.A.赫尔斯、J.H.泰勒(美国人)
发现一对 脉冲双星 ,为有关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
1994年
BN.布罗克豪斯(加拿大人)、C.G.沙尔(美国人)
在 凝聚态 物质的研究中发展了 中子散射技术
1995年
M.L.佩尔、F.莱因斯(美国人)
发现了自然界中的 亚原子粒子 :Υ轻子、 中微子
1996年
D. M . 李(美国人)、D.D.奥谢罗夫(美国人)、理查德·C.理查森(美国人)
发现在低温状态下可以无摩擦流动的氦- 3
1997年
朱棣文(美籍华人)、W.D.菲利普斯(美国人)、C.科昂–塔努吉(法国人)
发明了用 激光冷却 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1998年
劳克林(美国)、 斯特默 (美国)、 崔琦 (美籍华人)
发现了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9年
H.霍夫特(荷兰)、M.韦尔特曼(荷兰)
阐明了物理中电镀弱 交互作用 的定量结构。
2000年
阿尔费罗夫 (俄罗斯人)、基尔比(美国人)、 克雷默 (美国人)
因其研究具有开拓性,奠定资讯技术的基础, 诺贝尔物理奖 。
2001年
克特勒(德国)、康奈尔(美国)和维曼(美国)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2002年
雷蒙德·戴维斯 (美)、 小柴昌俊 (日)、 里卡尔多·贾科尼 (美)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2003年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美俄双重国籍)、 维塔利·金茨堡 (俄)、 安东尼·莱格特 (英美双重国籍)
在 超导体 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戴维·格罗斯 、戴维·波利泽、 弗兰克·维尔泽克 (均为美国人)
这三位科学家对夸克的研究使科学更接近于实现它为“所有的事情构建理论”的梦想。
2005年
美国 科罗拉多大学 的约翰·L·霍尔、 哈佛大学 的罗伊·J·格劳贝尔,以及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 特奥多尔·亨施
研究成果可改进 GPS技术
2006年
约翰·马瑟 、 乔治·斯穆特 (均为美国人)
发现了 黑体 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2007年
阿尔贝·费尔 (法)、 彼得·格林贝格尔 (德)
先后独立发现了“ 巨磁电阻 ”效应。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
2008年
小林诚、益川敏、 南部阳一郎 (日)
发现了次原子物理的 对称性自发破缺 机制
2009年
英国籍华裔物理学家 高锟
“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
美国物理学家 韦拉德·博伊尔 (Willard S.Boyle)和 乔治·史密斯 (George E.Smith)
“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2010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科学家 安德烈 · 盖姆(俄)与 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俄)
在 二维空间 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
2011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天体物理学家 萨尔·波尔马特 、美国/澳大利亚 布莱恩·施密特 以及美国科学家 亚当·里斯
因发现宇宙加速膨胀最终能够可能变成冰
2012年
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Serge Haroche) 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David J. winland)
实现对单个量子系统的操作和测量而不改变其量子力学属性
关于【北海哪里卖润滑油】和【为何感觉刘备遇到他们后就变得天下无敌了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