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在夏至时节,诗人自己虽然在消夏避暑,但是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耕作的黎民百姓,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怜悯之情。夏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伏天,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光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十分旺盛。同时,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蔓延,加强田间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是月农稍忙”。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也总结出一些与夏至有关的农事谚语,如“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玉米夏谷快播种,大豆再拖光长秧”“田间杂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等。 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① 唐·吕温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②。 知汝使车行意速③,但令骢马著鄣泥④。 ①宗礼:诗人友人,生平不详。②梅天:黄梅天,指春夏之交江淮流域梅子黄熟期阴雨连绵的天气。③使车:奉使外出的车。行意速:打算疾驰赶路。④骢:作“骏”。著:同“着”。鄣,一种丝织物之类做成的马具,垫在马鞍下,两旁下垂,用以挡泥。 阴雨连绵的天气,耕种庄稼的农民却很喜欢,这样禾苗长得好,水塘里储满了水。所以着急疾驰赶路的你,要披好马鞯以防泥巴沾身。 这是一首写在梅雨季节的送别之作。梅雨指的是我国江淮流域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诗中友人急于登程去桂州而苦于为绵绵不断的“梅雨”所阻,诗人却偏偏赠诗对他戏说:农民正喜欢这种雨天,它有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但不忘关照要在雨中赶路的友人给马披上马鞯以防溅上泥巴。全诗戏谑诙谐,既有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关切之情,也有对友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之情。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关爱他人,在关爱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可谓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智者往往把关爱别人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愚者则把“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当作处世原则。让我们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社会,诚心诚意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梅雨将至 无锡道中赋水车宋·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①。 分畴翠浪走云阵②,刺水绿针插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③,鼍鸣窟中如打衙④。 天工不见老翁泣⑤,唤取阿香推雷车⑥。
确确:形容骨节突露瘦硬。②分畴:田间的分区。走云阵:形容水流入稻田后的样子。③洞庭:代指太湖。太湖中有洞庭山。④鼍鸣:传说天旱水干,鼍则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鼍,鳄鱼的一种。打衙:打鼓。旧时衙门前悬鼓,击鼓鸣冤称为打衙。⑤天工:老天爷,造化之神。⑥阿香:我国神话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推雷车:意即布云下雨。 水车的辐片在车水时一个联结一个不停地翻动,像一串衔尾而飞的乌鸦。水车静止不动时像一条蜕了皮肉的大蛇骨架子。水流入稻田的分区里掀起阵阵绿色的浪花,稻苗像绿针般刺出水面。五月的洞庭山干燥得要起飞沙了,天旱水干,鼍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老天爷看不到老翁在哭,向天呼唤着推雷车女神布云下雨,解决旱情。 记忆中的水车已成景点 公元1086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这是一首咏物诗。此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既见出水车这一农具在抗旱保苗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对水车的歌咏,折射出农民与天抗争的精神。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车的形象,颔联写水车的功用,车水入田稻秧青翠碧绿,惹人喜爱。颈联写天旱,“欲飞沙”及“鼍鸣窟中”的传说,形象揭示出天旱的极其严重。尾联写农民的抗旱,进一步歌颂水车,下雨无望,靠天不能,只好自救。“雷车”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这里用来指水车,进一步把水车的功用强调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我国机电灌溉的面积越来越大,排灌工程设施主要由水泵引水管道供电设备控制设备等组成,实现对灌溉量流量灌水排水时间的具体控制。机电排灌设施参与到农田水利中可以实现更科学化的农水利用,把灌溉上升到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范畴中来。利用对水量时间流向的控制,达到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此外,机电排灌设施还有排涝的功能,对农田水利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加剧和水环境不断恶化,机电排灌将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节水灌溉控制的方向发展,例如智慧滴灌微喷滴灌,可以精准识别灌排指标,实现精确定时定量灌排,作用将会更加明显。未来的精确定量灌溉还将与精确定量施肥相结合,特别是水溶肥追肥,可以形成水肥一体化的新模式。 水肥一体化模式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