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IPO市场经历了一些调整,VC/PE投资项目退出IPO的道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你是考虑收购才退出的吗?
近一年来,中概股IPO数量连续数月接近零,港股IPO数量也大幅减少,拟上市公司因找不到基础投资者而被迫中断IPO。 与此同时,a股IPO公司上市后股价不及预期,多家VC/PE机构账面亏损。 IPO市场变了,但基金马上就要到期了。 项目还没有结束吗?
虽然VC/PE主流的退出项目方式仍然是IPO,但在这种背景下,从去年开始,收购退出这种此前在VC/PE机构鲜有采用的退出方式再次进入视野,业界开始考虑其可行性,买家也表示:“橄榄枝
朝壹投资方面,长期来看,随着投资者组织化注册制落地IPO的扩大,上市公司流动性和市场绩效不断分化,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越来越难,被并购被认为是优于IPO的选择。
朝壹投资研究表明,随着近三年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参与并购交易的比例接近60%,新上市公司并购意愿强烈。 据统计,截至2022年,已有25%的新上市公司发起并购交易,60%以上并购交易的首次披露发生在公司上市后一年内。 另外,由于我国许多行业集中度低,存在整合需求,也为PE机构的介入提供了结构性交易机会。
而对于第三阵营购买者的非上市民营企业,晨壹投资研究认为,VC/PE参与非上市公司后,对消除非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撮合并购交易有促进作用,据统计,买卖双方具有相同VC/PE股东的交易达成
这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资产和价格。 何跃表示,无论是收购回购还是其他退出方式,核心都在于资产价值,只要资产价值好,保持增长性,就一定能顺利后退。 陈思南也表示,由行业结构技术优势团队互补等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被收购的关键,没有这些,如何后退是个难题。 他还补充说,目前一级市场整体估值逻辑发生了变化,目前许多企业的估值低于以前的融资,能否接受新的更低的价格,还有很多人需要沟通。
一个直观的现实是,企业过去在融资市场讲的“故事”对并购买家没有用,尤其是产业资本买家更青睐实际的核心和数据。 何跃表示,产业资本的买家很清楚企业的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企业不能说太多空话,而应该好好盘点企业的利润产品技术用户等。
校对:陶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