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润滑油被氧化,润滑油为何出现絮状沉淀?
呵呵,导致润滑油出现沉淀的因素很多的有可能是进水了,引起油品的水解氧化,也可能是进入了杂质,和添加剂发生了反应,从而产生了沉淀物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
怎样辨别摩托车机油油氧化?
1、光照法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用螺丝刀将润滑油撩起,与水平面成45度角。对照阳光,观察油滴情况,在光照下,可清晰地看到润滑油中无磨屑为良好,可继续作用,若磨屑过多,应更换润滑油。
优质的机油呈半透明的黄棕色,机油中有了水则呈褐色,当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机油呈乳白色,并伴有泡沫。
机油呈黑色通常是油泥和铁屑过多,或机油中碳粒过多。抽出机油标尺对着光亮处观察刻度线是否清晰,当透过油尺上的机油看不清刻线时,则说明机油过脏,需立即更换。
当然,用眼睛去看机油是否变质则需要经验的沉淀才能发挥其效果。
2、机油慢速定性试纸
慢速定性试纸售价为9-11元之间(100张一盒)每次机油检查需试纸一张,也就是每次检查的物料成本大概为1毛钱。慢速定性试用于离子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它可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其中试纸对机油进行检测便能测定机油里面所含的不同成分的状况,从而判断机油是否已经老化。
测试的方法:
取出机油尺,在慢速定性试纸滴一滴机油尺上的机油,把试纸水平放置,静待24小时。发现经过24小时静置试纸上会出现下面提到的三个重要的环状区域。
1、沉积环:在斑点的中心是油内粗颗粒杂质沉积物集中的地方,由沉积环颜色的深浅可粗略判断油被污染的程度。
2、扩散环:在沉积环外围的环带叫扩散环,它是悬浮在油内的细颗粒杂质向外扩散留下的痕迹。颗粒愈细,扩散的愈远。扩散环的宽窄和颜色的均匀程度是重要因素,它表示油内添加剂对污染杂质的分散能力。
3、油环:在扩散环的外围油环,颜色由浅黄到棕红色,表示油的氧化程度。
从试纸上的扩散开来的机油颜色判别机油质量的四个等级:
一级:油斑的沉积区和扩散区之间无明显界限,整个油斑颜色均匀,油环淡而明亮,油质量良好。
二级:沉积环色深,扩散环较宽,有明显分界线,油环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油质已污染,机油尚可使用。
三级:沉积环深黑色,沉积物密集,扩散环窄,油环颜色变深,油质已经劣化。
四级:只有中心沉积环和油环,没有扩散环,沉积环乌黑沉积物密而厚稠,不易干燥,油环成深黄色和浅褐色,油质已经氧化变质。
二、观察油流
将装有机油的量杯慢慢倒向另一空杯,观察其流动情况,质量好的机油的油流应该是细长、均匀、连绵不断;而变质的机油会呈油滴状态。
三、手感应无异物
将机油倒在拇指与食指之间捻磨,手感应该有润滑性、无磨屑、无摩擦,如果感到手指之间有砂粒之类较大摩擦感,则表明机油内有铁屑、油泥和杂质。
四、机油应当透明无异物
在有太阳的日子或选择光线较好的地方,用机油检查棒或机油尺撩起机油然后对照阳光观察油滴情况,在光照下如果看到机油中无磨屑,说明可继续作用;如果磨屑过多,说明机油已经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五、无异味
凡是对嗅觉刺激大且有异味的机油均为变质或劣质机油,好的机油应无特别的气味,只略带芳香。
水箱拉镀锌钢丝润滑剂温度过高有什么影响?
造成加速润滑油的氧化变质 润滑油温度过高,超温使用的直接危害是加速氧化变质,并生成酸性物质和一些不溶物及沉淀物,如油泥和漆膜等,
油品氧化会产生一些不溶物和沉淀物,如油泥、漆膜等。润滑油厂家表示,油泥是一种黑灰色的胶状软沉淀物,会加速润滑油的变质,漆膜为灰黄色至棕黑色的硬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坚硬有粘性,不易去除,不仅影响润滑,还会划伤零件,甚至影响零件的正常运转。
2、降低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如果润滑油温度过高,润滑油的使用寿命会缩短,当温度超过60℃时,每增加10℃,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将减半。因此,高温下使用的润滑油换油周期比正常情况下短,因为高温会加速润滑油的氧化变质,使油膜变薄。
3、它不能提供良好的保护 润滑油厂家告诉大家,如果润滑油温度过高,润滑油的粘度会降低(油会变薄),从而导致润滑油膜变薄,如果油膜厚度太薄,不足以提供润滑保护
油氧化是什么样?
简单点直接闻,油脂氧化本来就有酸臭味,有一股子哈喇味,但是闻不出来氧化程度,程度还得交给仪器来测。
间接法测过氧化值,测过氧化值是有国标的,直接参考国标。
直接用对应仪器测,研究层面有很多方法,比如光谱法,电子鼻法,电导率法。
光谱法应用较广,高效且准确,但要预处理构建模型(说白了大概就是弄个标曲把结果和氧化程度对应起来的意思)。
电子鼻法检测高效快速,但是设备成本比较高,还要定期维护设备。
还有电导率法,也要构建模型,但是比光谱法构建稍微简单些,而且操作成本低一点
关于【怎样判断润滑油被氧化】和【润滑油为何出现絮状沉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